汽车消声器悬挂支架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消声器固定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汽车消声器悬挂支架。
背景技术
[0002] 汽车消声器,又叫排气消声器,是安装在汽车排气管上的一种构件,其作用是用来降低从发动机排出废气的速度和压力,以达到减小噪声的目的。一般排气系统具有较长的长度,各排气段在整车运动中振幅不同,又由于排气时废气温度较高,为了防止消声器高温辐射对周边零部件影响,固多采用多点固定方式。为了避免碰撞,以及避免消声器温度过高对周围构件造成影响,故消声器的固定结构一般是采用悬挂的方式进行固定。而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将行驶过程中的振动会通过悬架支架传递到消声器上,这样不仅因相互碰撞而发出较大的噪声,同时还容易造成自身的损坏,降低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使用噪声小,使用寿命长的汽车消声器悬挂支架。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 一种汽车消声器悬挂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U型支架Ⅰ,所述U型支架Ⅰ的两端分别向外弯折并延展形成有固定部,两个所述固定部上分别开设有螺钉过孔Ⅰ,所述U型支架Ⅰ的内侧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橡胶座,所述橡胶座上沿所述U型支架Ⅰ宽度方向设有供消声器挂钩钩挂的通孔。
[0006] 在本实用新型中,先用螺钉分别穿过两个固定部上的螺钉过孔Ⅰ,然后对准汽车底板车架安装位上的螺孔,拧上螺钉,利用螺钉头将固定部固定在车架上;然后在安装排气管时,将位于消声器外部的挂钩穿过位于橡胶座上的通孔,并通过U型支架Ⅰ对消声器进行支撑。这样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振动通过橡胶座传递到消声器上,而橡胶座在车架与消声器之间起到了缓冲作用,使消声器与车架之间形成软连接,能够减小两者之间发生碰撞而带来的噪声。另外也避免了刚性连接带来的冲击对自身造成损坏,提高了使用寿命。
[0007] 作为优化,所述橡胶座位于所述U型支架Ⅰ内底面的上方且分别朝向所述U型支架Ⅰ内侧面的两个交角方向延伸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支腿,以在所述橡胶座和所述U型支架Ⅰ内底面之间形成适应所述橡胶座和所述支腿变形的空间。这样橡胶座与U型支架Ⅰ内底面之间形成有空腔,车辆的上下振动传递到橡胶座后,橡胶座以及支腿受力发生变形,这个空腔就能够橡胶座以及支腿受力变形提供空间,更好了吸收来自车辆的振动,进一步减小振动带来的噪声。
[0008] 作为优化,所述通孔的横截面形状为梅花状。当消声器外部的挂钩穿过这个通孔进行悬挂时,梅花状的横截面能够提供与挂钩更多的接触面,更好的对挂钩进行固定,避免因松动带来噪声的增大。
[0009] 作为优化,所述U型支架Ⅰ的内侧且位于所述橡胶座的上方还设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弯折形成U型结构并相对于U型支架Ⅰ构成U型支架Ⅱ,所述U型支架Ⅱ的两端分别向外弯折并延展形成有连接部,两个所述连接部分别搭接在两个所述固定部的上表面,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螺钉过孔Ⅰ相对应位置同轴设置有螺钉过孔Ⅱ,所述U型支架Ⅱ两侧边的外侧分别抵接在所述U型支架Ⅰ两侧边的内侧。U型支架Ⅱ能够增加U型支架Ⅰ的强度,避免U型支架Ⅰ发生断裂,提高其使用寿命与可靠性。
[001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有效的减小因车辆振动而带来的噪声,使得消声降噪效果更好,还提高了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2]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汽车消声器悬挂支架,包括U型支架Ⅰ1,所述U型支架Ⅰ1的两端分别向外弯折并延展形成有固定部2,两个所述固定部2上分别开设有螺钉过孔Ⅰ,所述U型支架Ⅰ1的内侧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橡胶座3,所述橡胶座3上沿所述U型支架Ⅰ1宽度方向设有供消声器挂钩钩挂的通孔4。
[0013]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橡胶座3位于所述U型支架Ⅰ1内底面的上方且分别朝向所述U型支架Ⅰ1内侧面的两个交角方向延伸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支腿5,以在所述橡胶座3和所述U型支架Ⅰ1内底面之间形成适应所述橡胶座3和所述支腿5变形的空间。
[0014]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通孔4的横截面形状为梅花状。
[0015]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U型支架Ⅰ1的内侧且位于所述橡胶座3的上方还设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弯折形成U型结构并相对于U型支架Ⅰ1构成U型支架Ⅱ6,所述U型支架Ⅱ6的两端分别向外弯折并延展形成有连接部7,两个所述连接部7分别搭接在两个所述固定部2的上表面,所述连接部7与所述螺钉过孔Ⅰ相对应位置同轴设置有螺钉过孔Ⅱ8,所述U型支架Ⅱ6两侧边的外侧分别抵接在所述U型支架Ⅰ1两侧边的内侧。
[0016]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位于所述U型支架Ⅱ6内侧面两个交角的中部分别朝向所述U型支架Ⅱ6的内侧拱起形成拱起部9。
[0017] 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